Tag: 聖經研究
-
出埃及入迦南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
離開埃及為奴之地固然是無比美事,但這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所以來自埃及的都是壞事。同樣道理,迦南地有「流奶與蜜」的美譽,讓我們誤以為這地一切都比埃及美好。學者 James K. Hoffimer 提出:「領子民出埃及是容易,但將埃及從子民中拿出是困難的。」出埃及記和民數記中的眾多例子告訴我們,在礦野遇見困難時,子民往往立刻想起在埃及過往那些美好的環境、食物、與生活,甚至情願回去做埃及人的奴僕,都不願面對眼前困難,甚至不願繼續前往迦南。那麼對子民來說出埃及入迦南是弊多於利還是利多於弊呢?
-
憑信,他離別哪裏?
在參與「艾阿來考古計畫」過程當中,聖經地點識別(Site Identification)的課題再次得到注視,讓我們重新審視過往所認定的聖經地點的位置。我們嘗試從觀察舊約及新約經文對伯賽大(Bethsaida)的描述、經文細節給予的提示、典外文獻的記載以及考古學所提供的實證,綜合一切資料作出推論。縱然如此,我們依然未能百分之百肯定伯賽大的地點,因為聖經經文及典外文獻都涉及詮釋和理解,而有關地點或位置的描述往往不是十分具體。另一方面,考古證據亦只能成為佐證,未能具體證明有關地點的確實位置,因為在古代不是常常有「路牌」註明地點名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