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埃及為奴之地固然是無比美事,但這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所以來自埃及的都是壞事。同樣道理,迦南地有「流奶與蜜」的美譽,讓我們誤以為這地一切都比埃及美好。學者 James K. Hoffimer 提出:「領子民出埃及是容易,但將埃及從子民中拿出是困難的。」出埃及記和民數記中的眾多例子告訴我們,在礦野遇見困難時,子民往往立刻想起在埃及過往那些美好的環境、食物、與生活,甚至情願回去做埃及人的奴僕,都不願面對眼前困難,甚至不願繼續前往迦南。那麼對子民來說出埃及入迦南是弊多於利還是利多於弊呢?

安穩的埃及

在意大利 Palestrina 的考古遺跡發現,來自公元前二世紀的馬賽克圖,是描繪埃及尼羅河上的生活。

沙伯提(Ushabti)是古埃及的陪葬品,古埃及人相信來生沒有勞苦,因為死後有沙伯提為你代勞。

《申命記》 11:13-15  你們若留意聽從我今日所吩咐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 神,盡心盡性事奉他,他(原文是我)必按時降秋雨春雨1在你們的地上,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也必使你吃得飽足,並使田野為你的牲畜長草。

對一個埃及農夫來說,這一段文字匪夷所思完全違反常理。埃及氣候非常穩定。埃及的農業季節分三部分:氾濫(Akhet;6-9月),播種(Peret;10-3月)及收割(Shemu;3-5月)。尼羅河每年一次的氾濫,雖然為農夫帶來繁重的工作2,但氾濫所帶來的水份及養份完全足夠全年所需。雖然偶爾間河水不足不會氾濫導致農作收成受影響(這情況極少發生),但基本上過往四千多年這循環非常穩定,在此環境底下糧食供應穩定,宗教與文化就蓬勃發展。也是因此古代埃及信仰非常著重太陽、河水的氾濫等天然現象,很多「神明」直接間接都與這些有聯繫。

在安穩的社會,人是不會求變。古埃及的例子清楚告訴我們,埃及人的宗教系統十分保守,對於任何改變/新事物都抱抗拒的態度,埃赫那頓(Akhenaten)公元前十四世紀,嘗試在埃及進行宗教改革,從多神主義進入「一神主義」3,這革命在埃赫那頓離世後終告失敗,底比斯(Thebes)那些保守的古埃及信仰祭司們將埃及轉回過往制度,並試圖將埃赫那頓從埃及的歷史中刪除。這種求安穩不求變的建制生活態度或許慢慢滲透寄居這裡四百多年希伯來人。

困難的迦南

以色列人聚居的撒馬利亞山地與猶大山區都不是理想的耕種環境。

即使有現代的農業科技,要在以色列耕種都不是容易的事。

耶和華帶領子民離開埃及地,離開平凡穩定的埃及生活,進入迦南。這地的「名氣」大概當時的希伯來人十分清楚知道,沒有充足的水和糧食、連年的戰亂、強悍的原居民,這些都是不入迦南地的合理理由,但偏偏上主卻要帶祂的子民離開安穩進入動盪與困難之地,要考驗的就是他們的信心。

尚未成熟的麥子。

麥子成熟的過程中會從翠綠色邊為金黃。

當麥子變為金黃色,代表已經莊稼已經成熟了,收割的時候接近了。

依靠雨水的農耕是匪夷所思,因為天雨無法估計,適量的雨水對麥子的收成很重要,古代歷史常出現作物歉收(Crop Failure),導致飢荒。乾旱的情況比較常見,在撒種階段欠缺雨水會令種子不能萌芽生長,但有另一個情況也可以導致失收。麥子在長成之際,顏色會從原初的綠色慢慢變為金黃色,待完全金黃時就是成熟預備收割之時,但若在變色階段前,雨水比平常為多,水分會滲入種子內會令麥子開始發芽,這情況下的麥子就不能食用了。這個情況比早階段的乾旱更為嚴重,因為連「穀種」都尚未收割談何撒種?

希伯來人之所以來到埃及定居正正是因為祖宗當年經歷了嚴重的旱災,為了活命才離開迦南下埃及。現在領他們離開安穩回去過往困難之地在情在理也是很難接受的。

弊多於利?利多於弊?

迦南地的佈局就是要讓子民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他們並無能力掌管甚麼。靠自己的能力可以耕地、撒種和施肥,但要農作物有所收成卻是自己無力控制的事。上主是掌管雨水的那位,雨水早到遲到,多到少到,無人能掌握。

進入迦南後,以色列曾經驕傲地以為透過自己的能力可以控制雨水,隨從迦南人去敬拜掌管暴風雨的巴力。但在尚未進入迦南地以先,上主已經告訴子民,當他們聽從並遵行祂的誡命,愛祂、盡心盡性事奉祂,雨水甚至生活所需的一切是會按時按量供應,但首要條件是他們遵行祂的誡命。只有當子民放下自我,謙卑自己明白自身的無能與渺小,上主才有機會讓他們經歷祂的恩典,在安穩的埃及地這功課是如何也學不會的,若執意迷信過去安穩的奴僕生活,就會奪走學習信心依靠的機會。

因此雖然從表面生活環境因素顯示,離開安穩的埃及進入困難的迦南必定是弊多於利,但謙卑和堅忍的信心這些生命素質是在這環境下才能磨練出來,而明顯這些都是上主期待祂子民應有的生命素質,因此信仰層面出埃及入迦南必定是利多於弊。

今日週五傍晚開始就是五旬節,以色列人會在這日子歡慶,因為是收割麥子的日子,感恩上主過往一年供應適量的雨水,讓農作物有好的收成,縱然乾旱的季節來臨,但繼續仰望來年上主供應。願我們也在這日子感恩過往上主的供應,同時謙卑學習在將要來到的困難當中,以信心依靠祂,愛祂,盡心盡性事奉祂。

  1. 秋雨春雨一詞按《聖經詞裡人間》建議翻譯為「初冬雨」及「晚冬雨」。作者同時也提出在以色列地沒有今天我們所認識的「五穀」,只有大麥與小麥兩種主要糧食。
  2. 參《步進聖經世界(四)》;迦南沙伯提。
  3. 埃赫那頓提出埃及只應敬拜阿頓(ATEN;太陽神),而他自己是阿頓唯一的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