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Programs

  • 效法亞伯拉罕的信心

    「效法」、「模仿」、「學效」、「借鏡」、「參考」,不論用哪一個詞語,上主揀選了一位距今約四千年的人物來讓我們明白何謂「信心」,這人物就是亞伯拉罕,我們的信心之父。 如果「按着律法而活的人」是指保羅時期的猶太人,那麼「效法亞伯拉罕信心的人」就是指當時的非猶太人,也就是外族人。這樣說來,信心的「藍本」,也就是上主所喜悅的信心,必然在亞伯拉罕的事蹟裏尋找得到。 亞伯拉罕的事蹟記載在創世記第十二至二十三章,大部分基督徒熟識的就只是亞伯拉罕獻以撒這件事,然而要明白亞伯拉罕的信心,我們要知道和明白的遠比這件事多,否則就談不上效法他了。這個課程不是要討論「因信稱義」的教義或理論,而是想藉著文化、語言、宗教、地理及考古背景來細讀亞伯拉罕的事蹟,看看亞伯拉罕怎樣憑著信心在地上生活,幫助我們更具體、實際地效法亞伯拉罕的信心,好蒙上主的喜悅。

  • 上帝是否偏愛猶太人?摩西・克平斯基 (Moshe Kempinski)

    上帝是否偏愛猶太人?我們將這個問題交給我們的好朋友猶太拉比摩西・克平斯基 (Moshe Kempinski),看看從猶太人和聖經的角度,如何理解上帝究竟有沒有偏愛猶太人。

  • 看這個人!Behold! The Man!

    現今的基督徒一般都是以耶穌被釘十字架、受死、復活的事件而得聞福音的信息,以此為信仰歷程的開始,但是這個信息其實只是佔福音書最後約三至四章的描述。

  • 雅各書的猶太根源

    雅各書是《新約聖經》裏最備受爭議的一卷,我們的改革宗之父馬丁路德曾經稱這卷書為「禾稈書信」(意謂應該把它燒毀),這是因為書裏指出的「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似乎跟保羅所提出的「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相違背;到底雅各本人是怎樣理解「信心」和「行為」的呢?此外,這卷書也給了基督徒很多指引,教導他們怎樣在社會和生活中為耶穌作見證。艾亞倫牧師會從〈雅各書〉的猶太根源為我們講解這卷書的豐富奧妙之處。 講員:艾亞倫牧師(Rev Aaron Eime)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文學碩士,主修早期猶太人與基督徒釋經。現任職於以色列教會關懷猶太人使團(Church’s Ministry Among the Jewish People;簡稱CMJ),為CMJ歷史傳承中心的總監。CMJ在過去二百年,一直致力向猶太人和外族人作見證,鼓勵和教導當地的猶太信徒,並教導基督徒認識自己的猶太根源。

  • 學者專訪:博恩澈 Avigdor Bonchek

    我們與《研讀妥拉:深度釋經指南》作者博恩澈 (Avigdor Bonchek)見面傾談,討論了幾個問題包括:妥拉獨特之處?研讀妥拉對於我們外族人/列國有多重要?英語訪問,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