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約聖經有時會感到困難艱澀,這是因為身處第一世紀的古代人,包括新約聖經的作者和原讀者,所抱持的一些神學概念和世界觀跟我們現代人相差很遠,以致一些經文內容使人感到惘然。某些情況下,透過早期的經外文獻,可以掌握到一些重要的資訊,使現讀者更貼近古代世界觀的想法。
例一:「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
保羅曾經提及:
「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裏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裏,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林後12:2-4)。
舊約聖經中,有幾幕在天堂發生的情節,例如約伯記第一章描述了「神的眾子」侍立在上帝面前的一幕;列王紀上第22章也提及先知米該雅表示曾經看見上帝坐在寶座上,有天上萬軍侍立在祂左右。但是舊約聖經從來沒有提及有關天堂結構的資訊,也沒有把天堂描繪成分層分級。因此,保羅所提及的「第三層天」,或許會使部分新約聖經讀者感到疑惑。
其實不少早期經外天啟文學都有詳盡描寫天堂景況的情節,包括把天堂分成多個層級的敘述。The Similitudes of Enoch(《以諾一書》37-72)普遍被認為成書於公元前第一世紀至公元第一世紀之間,第71章提及以諾的靈進入天堂後,天使米迦勒又再領他升上「天外天」去,反映出在作者的認知之中,天堂也有高低之分。The Testament of Levi可能成書於公元第二世紀之前,本來應該是出於猶太人手筆的著作,但是現時被保存下來的版本,明顯曾經被基督徒大幅改動,因此難以清晰區分其中觀點屬猶太傳統或是基督教神學,但是不論如何,根據R.H. Charles的翻譯,文中提及有三層天堂,而根據經過H.J. de Jonge改良的翻譯,則有七層天堂之多。而來自公元第三世紀之前的《巴錄三書》,也有提及先知耶利米的助手巴錄在天堂遊歷時,見到過五層天堂,但是也有Richard Bauckham等學者認為,現存的所有《巴錄三書》抄本都不完整,原本應該有七層天堂的描述。
最有趣的相關經外文獻應該是《以諾二書》,不少學者認同是成書於公元第一至第二世紀之間,故事中提及以諾參觀的天堂分為七或十層(有不同版本的抄本流傳),並且與保羅在《哥林多後書》提及的一樣,「樂園」位於第三層天。可見保羅有關天堂的描述並非無中生有,而是貼近古代猶太人對天堂的認知。
例二:「直到地極」
耶穌有一句很著名的話語﹕
「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eschatos tes ges),作我的見證」(徒1:8)。
在現代人的認知之中,地球是球體,沒有所謂世界盡頭,但是古代猶太人和基督徒卻沒有這種科學知識,例如據學者W.C. van Unnik研究,在古代觀念中,最北的地點是北極,東方極地是印度,南方是埃塞俄比亞,西方是西班牙。因此不少學者都曾經探討,古代讀者怎樣理解耶穌所提及的「地極」。泛指世界各地?或是在他們的觀念之中真的有幾個特定被認為是「地極」的地點?
T.C.G. Thornton倡議,耶穌所提及的地極就是埃塞俄比亞,因此使徒行傳特別提及腓力把福音傳給埃塞俄比亞太監(8:26-40),並不是巧合,而是反映了早期教會遵從耶穌臨別教訓的決心。但是由於這個有關福音傳至埃塞俄比亞的故事在使徒行傳之中只佔極少篇幅,似乎不是使徒行傳的核心,因此更多學者認為「地極」所指的是西方地極,而不是南方地極。
E. Haenchen在他的使徒行傳釋經書之中提議,耶穌的「地極」是指羅馬,因為當時羅馬權霸全世界,福音傳至羅馬具有象徵意義,再加上猶太經外文獻Psalms of Solomon的一段描述﹕
【上帝】從地極帶來一個施以重擊的人,他向耶路撒冷及其全地宣戰。(8.15)
大多學者都同意,這段可能成書於公元前第一世紀的文字所描繪的,是羅馬名將龐貝(Pompey)於公元前63年入侵耶路撒冷的事件,因此其中提及的「地極」,自然就是指羅馬。但是也有學者E.E. Ellis指出,龐貝進行東征之前,曾經在公元前77至71年待在西班牙,因此「地極」一詞有可能指向西班牙,這樣就可以解釋為甚麼使徒保羅這樣執著,要把福音傳至西班牙。例如,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之中,保羅曾經明確提及,羅馬不是他的終極目標,西班牙才是﹕
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裏。盼望從你們那裏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裏稍微滿足,然後蒙你們送行… 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裏,往西班牙去。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15:22-29)
以上幾個學者的解讀,未必就是正解,有可能全部都是錯誤答案,也有可能使徒行傳當初提及「地極」,根本就沒有指向任何一個特定地點的意思。但是作為聖經讀者,如果想至少能夠充分理解學者之間的討論,甚至加入交流意見的話,至少要知道甚麼是Psalms of Solomon才可以。
- T.C.G. Thornton, “To the end of the earth: Acts 1:8,” Expository Times 89 (1977–78) 374–375
- E. Haenche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A Commentary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71).
- E. Earle Ellis, “ ‘The End of the Earth’ (Acts 1:8),” Bulletin for Biblical Research 1 (1991) 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