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節與金燈臺

圖片來源:http://www.wopa-news.com/2018/05/30/the-menorah-from-the-temple-to-israels-national-symbol/

猶太人節慶光明節(又稱:獻殿節)即將來臨(2021年11月28日至12月6日),過往曾撰寫四篇文章討論光明節的背後故事,以及簡述由哈斯摩尼皇朝直至新約時代的開端的歷史,歡迎讀者再次細閱:「馬加比、光明節與猶太獨立」。今年借節慶從考古及歷史角度探討金燈臺這個充滿猶太民族色彩的物件。

希伯來聖經中的金燈臺

要用精金做一個燈臺。燈臺的座和榦與杯、球、花,都要接連一塊錘出來。

《出埃及記》25章31節

摩西在西奈山上領受神的吩咐,然後在下山覆述所見所聞,大概現場觀眾與現代讀者一樣,對於金燈臺的設計摸不著頭腦,又花又球又杯又桿,究竟如何連接、如何從一塊精金錘出來?

主的靈充滿烏利的兒子比撒列(Bezalel son of Uri)1,「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做各樣的工」,他能立即理解摩西的話並製作出會幕、金燈臺並其餘一切上主所吩咐的。

從經文敘述的基本層面可見,摩西的話(《摩西五經》)大概不容易理解,只有有神的靈充滿的人,得到從神而來的智慧、聰明並知識才可理解,因此解釋聖經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求聖靈幫助我們。

希伯來聖經除了在《出埃及記》中詳細描述金燈臺之外,其餘經卷都是略略一提。《列王記》與《歷代志》中記載,所羅門所建的聖殿內共有十座金燈臺,聖所內左右兩邊各擺放五座,但在公元前586年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之時,這十個燈臺都被巴比倫的護衛長奪走了(耶利米書 52:19)。

《馬加比二書》三章記載一個故事:希臘長官希里合多爾(Heliodorus)的奉命奪取聖殿內的金錢,大祭司俄尼亞不能拒絕,於是帶領一眾祭司及子民向上主哀求。希里合多爾與從人進入聖殿之際,突然從天而降一個穿黃金鎧甲的騎士和兩個孔武有力的青年,將希里合多爾擊倒。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拉斐爾(Raphael)受這個故事啟發,在梵蒂岡教宗的房間牆壁上將整個故事畫出,在祭壇前向主哀求的大祭司俄尼亞的前方正是聖殿內的金燈臺。

金燈臺消失了419年,直至公元前176年馬加比起義,雖然《馬加比書》中沒有提及金燈臺,但按《塔木德》(Talmud)記載,馬加比家族從希臘西流基王朝(Seleucid Empire)手中重奪聖殿的控制權後,發現點燃金燈臺所用的油只剩下一天的份量,可是,奇蹟地,這少量的油竟然使用了八天,使他們能在這段時間內重新製作需用的油,因此猶太人紀念獻殿節會使用一桿九枝的燈臺(Hanukkiah),當中一支較高的燈稱為:「僕人的燈」(Shamash),節期期間每一天從「僕人的燈」點燃另一支燈,如此類推,一連八天點燃八燈。

新約時代的金燈臺

雖然《路加福音》沒有紀載進入聖殿聖所焚香的撒迦利亞有沒有看到金燈臺,但無疑若撒迦利亞進入聖所之際能看得見香爐的位置,應該全賴金燈臺所發出的光芒。

拉比的金燈臺

《塔木德》和其他早期猶太拉比文獻都未有討論金燈臺的外觀,有關這主題最古老的討論來自拉希(Rashi;Rabbi Shlomo Yitzchaki)拉比。公元10世紀活躍法國的拉希拉比在《摩西五經》的註釋中提及,金燈臺的枝子從中央主桿兩邊往外並向上延伸,最低者在最外,並且最長。由此可見,拉希認為金燈臺的枝子應是直挺往上。他的見解得到另一位同樣舉足輕重的拉比邁蒙尼德(Maimonides)——邁蒙尼德全名為Rabbi Moses Ben Maimon,因此也簡稱為Rambam——的認同。除了《摩西五經》的文字註解外,邁蒙尼德將金燈臺外貌繪畫在他的手稿(Bodleian Library MS. Pococke 295,fol. 184v),這手稿現存於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3

現代屬於哈巴德(Chabad)運動的猶太群體普遍跟隨這兩位中世紀拉比對金燈臺外觀的理解,因此縱使考古證據顯示的與拉比所理解的不同,這群體的金燈臺枝子是直桿設計而並非彎曲設計。

考古發現的金燈臺

近年考古發現為數不少的金燈臺圖案,從中到晚羅馬時期的金燈臺圖案遍佈整個羅馬世界:包括在非洲國家突尼西亞(Tunisia)城鎮哈馬姆利夫(Mamman Lif)的猶太會堂發現有兩組金燈臺圖案的馬賽克地板4;歐亞大陸之間的土耳其境內也發現了不少古代金燈臺圖案,如普里耶涅(Priene)的猶太會堂、撒狄(Sardis)的猶太會堂、希拉波立(Heirapolis)大墳地(Necropolis)內猶太石棺之上、以弗所(Ephesus)蘇爾蘇斯圖書館(Celsus Library)前階梯上的塗鴉、老底嘉市中心一道石柱上刻上的金燈臺,其後添加了一個十字架,保羅曾到訪的哥林多(Corinth)也有一塊帶有三個金燈臺圖案的門楣石;在羅馬城的地下墓穴內,不少屬於猶太人的墳墓都刻上金燈臺。

在以色列境內,也有不少的金燈臺圖案出現在公元前四世紀後的猶太會堂之內,包括:提比哩亞(Hamat Tiberias)、塞法里斯(Sephoris)、伯艾法(Beit Alfa)、哥拉汎(Korazin)、戈蘭高地上 Umm El-Qanatir 的會堂等等5,都擁有十分清晰的金燈臺圖案,但這些都是聖殿被毀後才出現的圖案,來自聖殿依然屹立的年代的金燈臺圖案十分稀有,但慶幸考古學家為我們找到數個例子。

聖殿被毀前的金燈臺

抹大拉石(Magdala Stone)

天主教方濟會在抹大拉建造新朝聖者旅店地基時發現了一所第一世紀的猶太會堂,而在會堂內發現一塊奇特的立方體石塊,它五面上都有浮雕圖案,描繪之物全都是來自耶路撒冷的聖殿,其中當然包括一個精緻的金燈臺。由於缺乏其他同類考古發現作為例子,考古學家依然未能完全確定這石塊的用途,暫時最合理的推測為擺放經卷桌子的底座。

耶路撒冷祭司大宅

1967年戰爭後以色列重奪耶路撒冷,整個猶太區已變成頹垣敗瓦。在重建過程中,考古學家發現一所豪華大宅,宅內裝潢非常華麗,能媲美同年代位於羅馬的豪宅。但與羅馬豪宅不同之處是屋內完全沒有神明或人像的圖案,因此估計這大宅的主人可能是位祭司,甚至是大祭司。宅內牆壁的平坦灰泥上仔細刻有金燈臺、陳設餅桌與香爐的圖案。製作這圖案的人很可能親眼目睹聖殿內的情況,離開聖殿後便將其狀況繪畫在牆壁之上。現代學者認為這是古代錢幣以外,最古老的金燈臺圖案。

提圖斯凱旋門

最後一個最為人所知的金燈臺圖案位於羅馬。公元70年羅馬將軍提圖斯(Titus)攻陷耶路撒冷,焚城拆殿,聖殿內一切貴重之物都被帶到羅馬。這些物件,包括「猶太人的法律」、銀號角、陳設餅桌以及金燈臺,連同猶太份子的領袖,一同在凱旋回歸的勝利巡遊中展示。提多的弟弟圖密善(Domitian)為紀念此舉,在羅馬廣場(Roman Forum)內建造了「提圖斯凱旋門」(Arch of Titus),拱門內則的浮雕正正刻畫當年凱旋巡遊的情境。

從羞辱到國徽

提多拱門是少數羅馬時期依然屹立至今的建築物,其中一個原因是歷代基督徒都有保育這建設,但並不是因為他們看到建築物的文化價值,更加不是因為其上的金燈臺圖案。在中世紀基督徒眼中,這建築物是見證上主離棄猶太人的證據,見證上主的聖殿已經被毀,基督徒和教會已經取代猶太人和聖殿。縱然現代對拱門的這種理解已經不存在,但猶太群體內依然有部分人認為提多拱門是民族的恥辱,是猶太民族淪落成為奴隸的記號6。十五世紀期間,教宗保祿四世(Paul IV)在羅馬建立猶太人隔離區(Ghetto)限制猶太民族的生活空間,之後每年教宗都會強逼猶太人在提多拱門下宣誓臣服教廷。因此,雖然拱門上保存了金燈臺的外觀設計,但不少猶太人的依然視這建築物代表逼害的力量。

同時期這一切開始改變。意大利猶太學者 Gedaliah ibn Yahya 嘗試轉化金燈臺在猶太群體內的意義,他提出羅馬人將勝利巡遊加入此宏偉的建築上是因為他們視猶太人為強大的敵人,葉史瓦大學(Yeshiva University)學者 Dr. Steven Fine 在著作 The Menorah:From the Bible to Modern Israel(暫譯:《金燈臺:從聖經到現代以色列》)內指出,提多共用了八年才征服猶大,證明猶太民族都不是容易的對手,因此 ibn Yahya 的理解也不是沒有根據的。

自此,金燈臺在不斷出現在猶太群體之內,到19世紀初猶太人期望建立自己國家之際,錫安主義的戰士們看自己為現代的奮銳黨或巴柯巴的追隨者,在重燃金燈臺的火。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將近結束之際,英軍內的猶太部隊(Jewish Legion)將他們的徽號改為金燈臺,此舉雖然導致英方解散猶太部隊,但從這時開始,金燈臺漸漸成為猶太國家的徽號,最終在1949年以色列國會通過將提多拱門上的金燈臺包括在國家徽號之內。7

星星之火

金燈臺上點燃的是猶太民族之火、是面對困難逆境依然堅強面對的火、是將羞辱變成榮耀之火、是拒絕同化隨波逐流的火、是見證上主信實的火。作為基督徒,猶太民族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們民族歷史告訴我們上主對祂的子民是何等信實。在光明節來臨之際,願我們內心都點燃同樣之火,並以這點點的星火,在這個黑暗的時代,照耀整個世界。因為我們都是那盞點明的燈: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福音》5:15

參考:

Dr. Steven Fine, The Menorah:From the Bible to Modern Israel.
https://www.chabad.org/library/article_cdo/aid/3523185/jewish/Why-Insist-on-Depicting-a-Straight-Branched-Menorah.htm#footnote3a3523185
https://m.museivaticani.va/content/museivaticani-mobile/en/eventi-e-novita/iniziative/mostre/2017/la-menora.html

註解:

1. 以色列最古來的藝術設計學院於1900年代成立,並按這位聖經人物而名為:Bezalel Academy of Arts and Design。

2. 這房間位於梵蒂岡博物館(Museo Vaticano)內的拉斐爾房間(Raphael Rooms)。

3. 邁蒙尼德的手稿可以在博德利圖書館網頁瀏覽:https://digital.bodleian.ox.ac.uk/

4. 這馬賽克由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收藏。

5. 有金燈臺圖案的古代猶太會堂實在太多不能一一紀錄,讀者可以到以下網頁參考:https://synagogues.kinneret.ac.il/

6. https://forward.com/opinion/450377/the-arch-of-titus-must-come-down/

7. 以色列國會通過選用的金燈臺是完全參考提多拱門的版本,奈何學者相信金燈臺的底座是三支腳往下呈三角型的,並非如提多拱門上使用六角形底座的,這六角底座很可能是羅馬人設計,為擺放金燈臺在維斯帕先所建造的「平安神殿」(Templum Pacis)之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