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門徒到底是甚麼意思?意思就是當老師坐下時,門徒要挺直留神。
當時有一大群人跟從主耶書亞,耶書亞不是要尋求為數眾多的跟隨者,而是要尋找一些好的男女,尋找門徒。馬太福音記載:「耶穌看見這一羣人,就上了山。」他上山遠離人群,然後教導門徒。聖經記載:「坐下後,門徒到他跟前來。」(太5:1)
門徒看到耶書亞坐下後,就向他靠近,因為知道耶書亞要講課了。拉比講課時,通常坐下來。當時第一世紀的猶太信仰,拉比坐下就等同是今天牧師站在講壇上。「他坐下教導」這個短語經常出現在拉比文獻,意味著拉比在講論妥拉的一個議題,這解釋了為甚麼門徒看到主坐下時會圍繞他,因為這是他們的分內事。
早在耶書亞及跟隨者出現之前,猶太信仰就已經有成熟的門徒制度。所有偉大的智者、拉比、法利賽人裏的智者、妥拉的老師都有門徒。門徒的希伯來文為 talmid (תלמיד),意思是「學生」,複數是talmidim(תלמידים) 。門徒的責任就是學習他主人所教導的一切。
門徒會記著老師對經文的詮釋、解釋、註釋,記着老師說過的故事、喻言、闡述、軼事。他們會仿效老師實踐妥拉的做法,把老師遵守妥拉的言行舉止變成自己的行為模式。門徒會效法老師那套方式去遵行妥拉,竭力使自己變得像老師:「學生不高過老師,凡學成了的會和老師一樣。」(路6:40)
門徒完成訓練後,會成為老師,將那些教導傳授給自己的門徒,而這些門徒受訓後,又會成為老師教導自己的門徒。他們會以自己老師的名及老師的老師的名教導門徒,用口傳方式傳授知識,這套知識浩瀚如海。這就是耶書亞時期關於信仰的高等教育方式。
門徒看到老師坐下時,知道老師要求甚麼。他們有職分,於是靠前來,老師開始授課。
身為主的門徒,我們同樣有職分。老師已經坐好了,你是否準備好學習?
(劉美鳳譯)
門徒訓練系列——馬太福音(02)
原文來自http://torahclub.ffoz.org/disciples/matthew/he-sat-down-to-teach.html。版權屬First Fruits of Zion所有。蒙允准翻譯並上載夏達華研道中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