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e: 學者專訪

  • 專訪:Boaz Michael 及 Daniel Lancaster FFOZ

    2015年11月份,我們邀請了FFOZ的創辦人及教學總監Boaz Michael 及 Daniel Lancaster 前來香港舉辦「從聖經而來的根基,從使徒保羅而來的教導」 專題講座,期間我們在夏達華聖經文物博物館新館址與兩位學者談談信主猶太信仰的教導對香港的影響。 訪問將會一連四段推出,請各位密切留意! 英語講解 中文字幕

  • 上帝是否偏愛猶太人?摩西・克平斯基 (Moshe Kempinski)

    上帝是否偏愛猶太人?我們將這個問題交給我們的好朋友猶太拉比摩西・克平斯基 (Moshe Kempinski),看看從猶太人和聖經的角度,如何理解上帝究竟有沒有偏愛猶太人。

  • 學者專訪:博恩澈 Avigdor Bonchek

    我們與《研讀妥拉:深度釋經指南》作者博恩澈 (Avigdor Bonchek)見面傾談,討論了幾個問題包括:妥拉獨特之處?研讀妥拉對於我們外族人/列國有多重要?英語訪問,中文字幕。

  • 學者專訪:史蒂文‧羅茲禮教授 Professor Steven Notley

    史蒂文‧羅茲禮(Professor Steven Notley)教授是一位著名的聖經學者,專門研究新約及基督教起源;曾在以色列學習十六年,對於新約的希羅世界、猶太背景、地理及神學都有非常淵博的見解。他在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由2001年至今,一直任教於尼雅克學院紐約市校園(New York City Campus of Nyack College)。他是耶路撒冷符類福音研究院(Jerusalem School of Synoptic Research)其中一名重要成員,這是個智囊團,由猶太人學者和基督徒學者組成,追求更深入地明白福音書。他也曾是這所研究院的董事。 耶穌「道成為肉身」是基督教的重要信念,這意味著耶穌在世時有特定的時間、空間和語言背景。史蒂文‧羅茲禮教授以三個「L」─地理(Land)、語言(Language)、文獻(Literature)去講解「道成為肉身」這個概念。 史蒂文‧羅茲禮教授鼓勵基督徒對研讀聖經,要有永無止境的學習態度;也會論及保羅蒙召作外邦人的使徒會不會影響他的猶太人身分;而保羅說「不憑著外貌認耶穌了」又是甚麼意思?

  • 訪問畢維恩 博士 Dr. David Bivin

    畢維恩(David Bivin)出生於美國,1963年移居以色列,曾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研究院專攻猶太歷史和著作。1970至1981年出任美國人語言學校(American Ulpan)的希伯來語系主任,以及聖地研究院(Institute of Holy Land Studies)【後來改名為耶路撒冷大學學院(Jerusalem University College)】現代希伯來語系主任。 畢維恩研究福音書的閃族語文和文化背景,是這方面的專家。他是耶路撒冷符類福音研究院(Jerusalem School of Synoptic Research)的成員。自1987至今,畢維恩出版《從耶路撒冷看》(Jerusalem Perspective)期刊,探討耶穌生平和話語的猶太背景。2000年這改為「從耶路撒冷看網上版」

  • 訪問郭尼希(Nehemia Gordon)

    Nehemia Gordon於2006年寫了他的第一本書The Hebrew Yeshua vs The Greek Jesus,我拜讀之後,就一直在留意這位學者。他在希伯來大學修讀聖經研究和考古學,也曾參與死海古卷的研究和翻譯。Nehemia於去年寫了第二本書A Prayer to Our Father。這兩本書的書名會令人以為他是基督徒,但事實上,他是一位猶太教徒,但他並不是正統的猶太教徒,而是一位Karaite Jew(卡拉派猶太信徒),這派的信徒不接受猶太拉比的口傳傳統,只提倡歸回摩西五經。 2010年8月,我和家人在耶路撒冷。在一個晚上我想起了Nehemia,我在想我是否有機會在耶路撒冷碰見他?這當然只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念頭,因為我根本不認識他,只是­讀過他的著作和看過他的視像教學罷了。想不到的是,在第二天早上我跟一位猶太朋友在他開的店鋪內閒聊時,Nehemia走了進來。我一眼便認出了他,也把握了機會向他自我­介紹。然後我們便約定了在之後的某天拍攝了這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