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爾菲的神諭(Oracle of Delphi)是希臘世界的中心。亞波羅透過皮提亞(Pythia)女祭司解答向前來求問者的問題,從個人前景到國家大事,眾希臘城邦的人都前德爾菲尋求神諭。
德爾菲考古遺跡位於希臘大陸中央的帕那索斯山(Mt. Parnassos)山腰上,傳說宙斯欲尋找世界的中心,派了兩隻鷹從兩方出發,他們就在德爾菲會合,因此古希臘人稱德爾菲為「世界的肚臍」(Ompholos)。
當神諭實現,各個希臘城邦的領袖都紛紛都帶貢物來到酬謝神明,隨著年日德爾菲變成了「博物館」,各城邦有自己的一所寶物庫(Treasury)擺放金銀等華麗供物或是戰爭勝利所得之物等,各城邦互相比拼,看看誰建的寶物庫較華麗或是內存的寶物較多。
1892年,來自法國的考古團隊開始在德爾菲開始發掘,其後在山腰建立了倉庫收藏考古發現,這倉庫被改建成為博物館,最後一次修葺在1999年。
1. Ompholos Stone
這塊石頭是「世界的肚臍」(Ompholos),古希臘人稱石塊的位置就是世界中心,以信仰核心地帶為世界中心的概念源於此,後來的拜占庭時期基督教將借用同樣概念將世界的中心轉移到耶路撒冷聖墓教堂的中央。
2. Chryselephantine Statues
希臘時期神廟的神像很多都未能保存,考古發現的大多是羅馬時期的複製品,原因是希臘時期的神像使用一種製作方式成為Chryselephantine,將金、銀、和黑檀木(Ebony)合併使用坐成神像。在雅典巴特農(Parthenon)的雅典娜像、以弗所的亞底米像及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奧林匹亞宙斯像都是以這種方式製造的。
在德爾菲有兩個來自古風時期(Archaic Period;800 BCE – 480 BCE)的Chryselephantine像部竟然能保存,被考古學家發現。左方為亞波羅,右方可能是亞底米或雅典娜。
3. Charioteer
德爾菲是全希臘四大運動會場地之一,以女祭司命名的皮提亞運動會(Pythian Games)是各城邦以賽跑、賽馬車、音樂及戲劇競技比拼的地方。這銅像是西西里島的城邦所製作,大概是用於記念賽馬車項目勝利,相信原來的銅像包括一輛馬車及4隻馬匹。這銅像是以倒模方式製造的,是中空的,是以當時最高科技製成的,並以銅片及銀模仿眼睛,非常靈動。這銅像是希臘古風時期晚期邁進古典時期的好例子。雕像不再是只是在神廟內代表神明,開始尋求真實感的風格,是我們熟悉栩栩如生的古典希臘雕塑的雛型。
4. Gallio Inscription
羅馬時期德爾菲的地位下降,希臘變成羅馬的其中一個行省——亞該亞省(Achaia)。由羅馬元老院所指派的省長管理,克勞狄(Cladius)作皇期間(41-54 CE),一位名為 Lucius Junius Gallio Annaeanus (簡稱:Gallio)的人兄作亞該亞省的省長,是著名文人塞內卡(Seneca)的兄弟。德爾菲人口下降不復過往繁華,因此克勞狄撰寫了一封信,下令他的「朋友」省長 Gallio 引入貴冑移民希望重振德爾菲的聲威。後來這信的內容被刻在石塊上,大概是用以記念克勞狄對德爾菲的貢獻,這石刻現存於德爾菲的博物館內。
加流 (GALLIO) 的名字以希臘文 ΓΑΛΛίΩΝ。在石塊從上而下的第四行,近中央位置。
這 Gallio 就是使徒行傳18章所提及的方伯加流。保羅在哥林多一年半的時間,有猶太群體不認同他的教導,就到加流面前控告保羅,加流因猶太群體的訴訟只關乎宗教而並不涉及羅馬法律,不肯受理,但會堂主管所提尼被這些反對保羅的猶太群體毆打,這加流同樣沒有理會。
新約聖經提及的眾多人物,在考古發現內能印證真有其人的只有23個,因這石刻加流是這23位其中之一。
5. Oracle of Apollo
德爾菲神諭的核心是亞波羅的神廟,無論皇室貴冑或平民百姓都可以進入亞波羅神廟尋求神諭,廟門上寫著:「認識你自己」(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Know Thyself)與「凡事勿過度」(μηδεν αγαν;Nothing in excess)。提醒尋求者理解神諭很重要的兩個條件,因為皮提亞女祭司所給的神諭往往虛無飄渺可圈可點,如何理解往往需要尋求者自己摸索。你所得出的結論反應你認識自己有多少。
同樣的概念可以應用於我們對聖經的理解,聖經有些教導不是十分清楚,要我們自己摸索,歷代學者各持己見,對經文理解不一定完全一致,希伯來書4:12 說:「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我們如何理解神的道就是反應我們的心思意念。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