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Pompeii)相信大家都認識,宏偉的古城被火山爆發吹毀,兩千年後重現眼前。龐貝考古遺跡縱橫交錯的街道,完整的廟宇、劇院、市場及房屋都十分震撼,但除了大型建築物之外,整座古城其實空空如也,羅馬時期平民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都未有保留在古城之內,體積較少的古代文物都被移走了, 它們去了哪?答案就是:拿玻里國家考古博物館(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 di Napoli)

在十八世紀,現代意大利尚未統一前,位於意大利半島南部的拿坡里王國(Kingdom of Naples)統治者法爾內塞(Farnese)家族,派人在拿玻里地區的考古遺跡發掘,目的是尋找古物並將其歸入家族的私人珍藏內。龐貝及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的重要發現都在這段時期出土。拿玻里國家考古博物館現在雖然是地方博物館,但其實它的收藏曾是皇家擁有的,不亞於世界各地首都的國家級博物館。

由於耶穌生活在羅馬世界,因此重構這個時代是明白新約聖經背景的重要項目。在拿玻里國家考古博物館不少文物能讓我們明白新約聖經的時代背景。

拿玻里國家考古博物館的網頁:https://www.museoarcheologiconapoli.it/en/

1. 龐貝 – 伊蘇斯戰役 – 馬賽克(MANN:10020)

亞歷山大是最偉大的軍事領袖,在羅馬時期他的故事街知巷聞,在龐貝一家富有人家內(Casa Del Fauno),地板上的馬賽克圖描繪亞歷山大最著明的勝利,就是他與波斯王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於伊蘇斯平原(Issus)的大戰。亞歷山大表情堅定,大流士卻驚慌失措,戰事似乎勝負已分。這幅仿效油畫的馬賽克砌圖「解像度」非常高,2.72米高 5.13米長馬賽克內估計有多達150萬塊小方石,平均每粒約4mm X 4mm。亞歷山大影響深遠雖然他的名字沒有在聖經內提及,但在但以理書內明顯暗示他的存在(但以理書8:5)。羅馬時期希臘語成為帝國東面的官方語言,早起新約聖經希臘文抄本之所以能廣傳某程度上也是因希臘語的在國內的普及程度。

2. 羅馬皇帝頭像

法爾內塞家族珍藏(Farnese Collection)內有過千個古代人的頭像,其中包括一系列第一世紀的羅馬皇帝。這些頭像可以說是古代的 Facebook,一般羅馬帝國的平民百姓根本不會有機會看見皇帝,這些頭像讓他們能知道統治者的長相。而在帝國的東面省份,這些頭像往往是敬拜凱撒的廟宇中,最重要的偶像,大希律(Herod the Great)在凱撒利亞、撒馬利亞及奧姆利特(Omrit)所建的凱撒廟(Ceasarium)相信都曾經有同樣的頭像擺放。

尤利烏斯 · 凱撒(Julias Ceasar)/(MANN:6039)

提庇留(Tiberias)/(MANN:6051)

克勞狄(Claudius)/(MANN:6060)

維斯帕先(Vespasian)/(MANN:6066)

圖密善(Domitian)/(MANN:6061)

3. 龐貝 – 羅馬男女 – 濕壁畫(MANN:6061)

這幅壁畫相信是最常教科書引用來形容古代羅馬人的圖片,這一男一女眼神、面容和神態都栩栩如生,頭髮、眼眉甚至指甲等細節都表露無遺,我們可以相信第一世紀生活的羅馬人大概是這個外貌的。

4. 龐貝 – CAVE CANEM – 馬賽克(MANN:110666)

這幅馬賽克位於一家富戶正門前地上,其上描繪一隻狗,在旁邊拉丁文寫著:「CAVE CANEM」,意思就是:有狗!小心!或許,在腓立比書保羅對教會作出類似的提醒:

應當防備犬類,防備作惡的,防備妄自行割的。(腓立比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