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埃及境內的西奈山半島,在群山中有一座山,傳統說這座山就是西奈山。學者指有六座山都可能是西奈山,但是傳統指的這一座較為可信。無論如何,能夠登上這座山,回想出埃及時所發生的事情,的確教人不得不稱頌上主。

如果這座山真的是昔日摩西所登的西奈山,而假如我們活在出埃及的時候,那麼我們這樣站在山上,就必死無疑,因為當時上主在百姓面前降臨。即使在今天,當筆者思想到自己的腳竟站在上主曾經親臨的山而仍然存活,內心依然深感震驚!

那時,上主的話是眾人都可以聽到的,但是因為子民太震驚和害怕聽到上帝的聲音,所以他們吩咐摩西先聆聽上帝的話,然後再向他們講述,摩西的回應是:

「不要害怕;因為上帝降臨是要考驗你們,要你們敬畏他,不致犯罪。」(出 20:20)

如果我們不明白上主的心願,當讀到這節記述衪故意要子民懼怕以致使他們順服,會覺得上主似乎是一位非常專制的暴君,有人甚至會覺得上主跟法老的分別不大!

藉著上主在西奈山所給予子民的誡命和其他的指引,我們可以更了解、更明白衪的心願。

經文 內容 功能
出20:1-11 十誡裏有關上帝跟子民之間關係的指引 上主能跟衪的子民在平安(Shalom)裏共處
出 20:12-17 十誡裏有關子民互相之間關係的指引 子民之間可以在平安(Shalom)裏共處
出 21-23:9 更仔細地描述子民之間相處的指引 子民之間可以在平安(Shalom)裏共處
出 23:10-19 有關節期的指引 記念上主為子民所作的事
出 25-31 (七章共243節)有關會幕和獻祭 會幕讓上主住在子民中間而又不會使他們懼怕至死;獻祭則是上主教導人怎樣親近衪

總括上主在西奈山上賜予子民的指引,我們看到衪的心腸,就是在平安(Shalom)裏跟子民同住,也願子民互相平安地共處。上主作他們的上帝,他們是衪的子民,上帝跟衪的子民同在。如果子民當時按著上主的指引而行,這就是美好的成果了。

我們知道摩西兩次在西奈山上,發生在這兩次之間的事情,就是金牛犢事件。子民使上主震怒,因為當上主賜給子民十誡時,子民都是聽見的!當時他們都因為害怕死亡而顫震,可惜的是,他們卻沒有因著上主的話而震撼!

想到這裏,筆者無法不讚嘆,祂是這般的深愛衪的子民,用盡一切方法教導子民要聽從祂。只要他們聽從上主,偉大的造物主就永遠跟衪深愛的子民同住!相信讀者也會為人的短視和自私而不禁嘆息,然而,上主從沒有放棄衪的子民。

耶穌回答他說:「凡愛我的人就會遵守我的道,我父也會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住。(約14:23)

藉著主耶穌,上主再一次重申衪在西奈山所彰顯的心願!可是,這一次我們會為衪的話語而戰兢嗎?

耶和華如此說:

「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能為我造怎樣的殿宇呢?哪裏是我安歇的地方呢?這一切是我手所造的,這一切就都存在了。我所看顧的是困苦、靈裏痛悔、因我言語而戰兢的人。這是耶和華說的。(賽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