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現代土耳其中南部的敘利亞安提阿(Syrian Antioch)

猶大馬加比(Judas Maccabeus)重奪耶路撒冷及潔淨聖殿後並非一帆風順,耶路撒冷的城堡(Acra)1依然由親希臘分子與希臘塞琉古軍隊所控制,以致聖殿山上的活動經常受到騷擾。雖然猶大積極進攻城堡,但是直到他兄弟西門(Simon Maccabeus)作領袖時才成功將城堡攻克2

底米丟一世(Demetrius I Soter)登位後,安提阿(Syrian Antioch)的局勢稍為緩和3,底米丟一世於是重整塞琉古的軍隊,派遣將軍巴基德(Bacchides)帶領軍隊再次南下。塞琉古的軍隊在以利亞薩(Eleasah)與猶大的軍隊對壘,結果猶大被敵方包圍最終陣亡。約拿單(Jonathan Maccabeus)接續作猶太軍隊的領袖。

約拿單統治期間,安提阿的局勢又再次緊張起來,得到羅馬支持5的亞歷山大(Alexander Balas)6與底米丟爭權。他們兩人都明白猶大地具有軍事策略上的重要性,於是分別與約拿單議和。底米丟向約拿單提出說容許他徵兵,又願意釋放耶路撒冷城堡內的戰俘;亞歷山大則提出冊封約拿單為大祭司以及賜予他「皇帝的朋友」這個頭銜。約拿單接受了他們兩人的提議,隨即在公元前152年的住棚節擔任大祭司。

以色列的考古學家估計Gavati停車場考古遺址就是尋覓多時的希臘城堡 7

這個形勢非常有趣,因為在猶太人的歷史裏,首次出現了國君與大祭司由同一人兼任,這種雙重身分一直延續到其後的馬加比/哈斯摩尼家族(Hasmoneans)的領袖身上。

約拿單之後他的兄弟西門(Simon Maccabeus)接續作王及大祭司,繼續與塞琉古政權時友時敵,相對於安提阿的動盪,耶路撒冷算是和平。西門後的幾個在位的王都繼續統治猶大地,借助安提阿塞琉古政權的弱勢不斷擴充猶太的國土,在聖殿內繼續執掌大祭司的職務。

馬加比書的故事停在西門,以後的統治者及他們的事蹟主要記載在約瑟夫(Josephus)的著作內,在下一篇我們會繼續討論哈斯摩尼皇朝的衰落以及大希律(Herod the Great)怎樣躍升成為猶太地區的統治者。

上一篇:馬加比、光明節與猶太獨立(二)
下一篇:馬加比、光明節與猶太獨立(完)

參考資料:
“The New Complete Works of Josephus”, Flavius Josephus, translated by William Whiston, Commentary by Paul L. Maier. ( Kregel Publications,1999).
《約瑟夫著作精選》, 保羅梅爾(Paul L. Maier)編。(新北市中和區:聖經資源中心,2008)。
“The Sacred Bridge”, Second Emended & Enhanced Edition, Anson F. Rainey, R.Steven Notley. ( Jerusalem: Carta Jerusalem, 2014).
“Jerusalem:City of the Great King”, R.Steven Notley. ( Jerusalem: Carta Jerusalem, 2015).


註:

  1. 安提亞古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ies)在耶路撒冷所建的城堡,正確位置至今未明。
  2. 按馬加比一書,城堡被包圍多時,甚至有在內的人因饑餓而死,他們才向西門求和。
  3. 安提亞古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ies)突然駕崩導致國權遭爭奪。
  4. 是猶太人中的親希臘分子。
  5. 猶大馬加比與羅馬的關係良好,因為大家擁有共同敵人。
  6. 約瑟夫和馬加比一書記載他是安提亞古四世的親兒子。
  7. http://www.cityofdavid.org.il/en/news/acra-discovering-greek-strong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