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圖斯凱旋門(Arch of Titus)是個時代的見證人,它象徵羅馬的權力與平安,維斯帕先(Vespasian)與提圖斯(Titus)兩父子率領羅馬軍隊鎮壓在猶大省內的叛變,成功纖滅叛亂分子,重奪重鎮耶路撒冷,將屬於叛亂分子的核心地標夷平,並且攜同勝利所得的掠物凱旋回歸首都羅馬,恢復羅馬和平(Pax Romana)。
但對與猶太人來說提圖斯凱旋門象徵上帝對他們的震怒、失去信仰與生活的核心、世上最宏偉的聖殿的消失、殿內一切被敵人奪取的證據、族人被敵人的屠殺、猶太民族流離失所的痛苦。
公元54年暴君尼祿(Nero)登基太后小阿格里皮娜(Agrippina)垂簾聽政,羅馬帝國經濟慢慢陷入低潮,國內民怨四起,尤其公元64年羅馬大火後,羅馬公民對尼祿更是不滿,按羅馬歷史學家蘇埃托尼烏斯(Suetonius)記載1當羅馬公民聽聞尼祿的死訊後,羅馬街道上群眾歡呼如重獲自由被釋放的奴隸一般。正當羅馬公民以為國泰民安的日子將來臨,羅馬一年內經歷了4度切換國君的亂子。2直至維斯帕先登基後,才稍為平定。
公元66年,猶太獨立份子奮銳黨(Zealots)看準時機,趁著羅馬帝國內亂開始武裝起義,將整個猶太民族3和羅馬帝國一併捲入這次的動亂之中。尼祿派遣將軍維斯帕先前往猶大省平息動亂,兩年後尼祿駕崩,維斯帕先被議會召回羅馬登基,平定猶大省的任務落入兒子提圖斯手中。提圖斯率領羅馬軍隊直逼耶路撒冷,經過多月的圍城,羅馬軍隊續一擊破耶路撒冷三道圍牆,在公元70年埃波月(Av)8日攻陷耶路撒冷最後一道防線進入聖殿範圍。接著的一天羅馬軍隊仿佛猛獸,大肆屠宰城內的居民並放火焚城,將聖殿都一併焚毀,這事連提圖斯也無法阻止。4聖殿內的金銀器皿用具等都被羅馬軍隊洗劫一空,約瑟夫記載因著軍隊所得的掠物,敘利亞省內黃金的價格下跌一半(百分之五十的通貨收縮!)(猶太戰爭6:6:1)。接著發生的事情都刻劃在提圖斯凱旋門的浮雕上,羅馬軍隊將聖殿用具包括:金燈檯、陳設餅檯、銀號並其餘一切的黃金都帶回首都羅馬。
在羅馬發現的一塊石刻或許可給我們一些頭緒,究竟這大量的黃金去了哪裏呢?在一塊來自公元443-444年間的拜占庭石刻5上,學者留意到穿梭刻在石上的文字之間,有一些小孔洞,而這些小孔原本應是用作穩固一些銅製拉丁文字母在石塊上的。這塊石頭原是托著銅製字母,銅製字母被人移走石塊被重用,但是這些小孔依然留在石塊上。海德堡大學(Heidelberg University)學者Géza Alföldy教授憑小孔的位置嘗試推測並重構石刻上銅製拉丁文字母所組合成的句子6,他的結論是:
IMP TITVS CAES VESPASI AVG | AMPHITHEATRV NOVVM | EXMANVBIIS FIERI IVSSIT
凱旋將軍 提圖斯 維斯帕先 奧古斯都 | 圓形劇場 新 | 來自 掠物

意思大概可以理解為:凱撒皇帝提圖斯7興建新的圓形劇場費用來自戰爭勝利的掠物。這塊石刻發現的位置正是位於一個學者稱之為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之內。為要安撫羅馬公民及建立自己的名聲,由維斯帕先開始、提圖斯接續並在杜米仙(Domitian)在位年間完成興建羅馬城一個全新的圓形劇場,為大眾提供娛樂包括大型角鬥士運動、賽馬車甚至模擬海戰。弗萊文圓形劇場今日稱為「羅馬鬥獸場」。而這個羅馬鬥獸場的建築費用很有可能是來自提圖斯在耶路撒冷猶太聖殿中所奪取的一切掠物!
第二聖殿時期,祭司腐敗不堪,利用自身身分,又利用群體對信仰的熱切及認真,以權謀私。在潔淨聖殿的過程當中耶穌也清楚指出聖殿體制腐敗的地方:
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路加福音19:45-46)
祭司和文士外表虔誠但心內只是記掛自己的私慾,因此被耶穌責備他們假冒為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耶穌預言聖殿將不會再被天父上帝所悅納: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不是看見這殿宇麼?我實在告訴你們,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馬太福音24:2)
在耶穌升天後不久這預言很快便成真了。因為這個聖殿的腐敗,內裏的每一件器皿、每一件用具和每一分的黃金上帝都不再悅納,甚至容讓羅馬人用作興建鬥獸場,這實在十分悲哀。
今年7月31日至8月1日是猶太曆的埃波月9日猶太人稱為:Tisha B’av(聖殿被毀日),猶太群體會聚集禁食並誦讀《耶利米哀歌》紀念兩個聖殿8被拆毀。聖殿被毀日也同時提醒作為基督徒的我們,無論我們教堂如何宏偉、我們的事工如何發達,我們的詩歌如何動聽,我們的文章如何感人,當我們的生命裏出現假冒為善的時候,這一切都不會被上帝悅納,當教會只為人數增長、事工只為迅速發展、詩歌只為製造氣氛、文字只為自我陶醉時,這一切都成了主耶穌口中形容的“賊窩”。所羅門所建第一聖殿華麗無比、耶穌時期的第二聖殿宏偉無比,祭司的詩歌動人無比,文士抄寫精細無比,我們的上帝尚且可以將其放棄容許它被拆毀,更何況是我們今天的教堂、事工、詩歌和文字呢!
註腳:
- De Vita Caesarum;《羅馬十二帝王傳》。
- 歷史學家成為“四帝之年”,四位皇帝是:加爾巴(Galba)、奧托(Otho)、維特里烏斯(Vitellius)和維斯帕先(Vespasian)。
- 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願意與羅馬帝國抗衡,而當提圖斯圍城時,耶路撒冷城內的猶太人一度爆發內戰。(猶太戰爭 4:3:1-2)
- 按約瑟夫記載,提圖斯得知聖殿失火,立即趕到現場命令將火救息,但現場聲音雜亂,軍隊並未遵從。(猶太戰爭 6:4:6)
- Lampadius Inscription.http://www.the-colosseum.net/history/inscriptiones_en.htm
- Feldman, Louis H. “Financing the Colosseum”, Biblical Archaeological Review 27.4 (Jul/Aug 2001)
- 提圖斯在維斯帕先死後公元79至81年短暫登基作羅馬君主。
- 按照猶太傳統,所羅門聖殿於公元前587年被巴比倫人拆毀,與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毀發生於同一天就是埃波月9日。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