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略∙巴古是位於雅典衛城(Acropolis)西邊的一個小山丘,北邊與古市集相鄰。希臘神話故事裏戰神(Ares)的女兒 Alcippe 被海神波塞冬(Poseidon)的兒子 Halirrhothius 強暴,戰神在盛怒之下殺死了Halirrhothius。波塞冬為此而召喚戰神到雅典並請奧林匹克的眾神明審理這案件。希臘傳統說這場聆訊就在這裏發生,因此「亞略∙巴古」的希臘原文意思是「戰神的山」。
由於這個神話傳統,雅典人早在希臘幾何時期(Geometric Period 900BC-700BC)就在這裏聚集成立亞略∙巴古議會(Council of Areopagus),使這裏成為雅典的行政和立法中心。當一位雅典人完成執政官(Archon)的任務,再通過公眾審批就能加入亞略∙巴古議會成為終身成員。直至古典時期(Classical Period)民主制度興起,受到民主制度的影響,亞略∙巴古議會的權力不斷下降,續漸演變成雅典的法院,後來成為專門處理謀殺案的法院。羅馬統治時期的雅典失去了希臘首都的地位,行政立法機關由羅馬執掌。羅馬人推崇希臘文化,達官貴人希望子女得到上等教育,因此將子女送到雅典學習,雅典城就成了羅馬貴族子弟的學府。
按照使徒行傳記載,使徒保羅離開帖撒羅尼迦經海路來到雅典,在雅典城裏等候西拉和提摩太。大概保羅在等候期間會在雅典遊覽,登上衛城看見巴特農神殿(Parthenon)及厄瑞克忒翁神廟(Erechtheion),在古市集(Ancient Agora)看見赫淮斯托斯神廟(Hephaisteion),而衛城的另一邊有奧林匹亞宙斯神廟(Temple of Olympian Zeus)及帝奧尼索斯劇院(Theatre of Dionysus)。路加告訴我們保羅因爲滿城的偶像就心裏著急,接著去到會堂和市集和人辯論。雅典的哲學家聽見保羅的辯論,就帶他來到亞略∙巴古要再聽聽他的講論,保羅就在亞略∙巴古向他們講述上帝和主耶穌復活的事情。
作為一個虔誠的猶太人,只相信上帝是獨一的真神,當身處雅典這個滿天神佛的城市應該感覺格格不入,在這裏生活意味著在信仰上需要作出很大的妥協,雅典會堂裏的猶太人就是安然生活在這個城市當中,大概正是這個原因保羅為他們心裏著急。整個故事沒有告訴我們有猶太人因保羅在雅典的事工而相信耶穌,相反,保羅在亞略∙巴古證道之後,幾位有地位的希臘人相信耶穌。
「但有幾個人貼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亞略巴古的官丟尼修,並一個婦人,名叫大馬哩,還有別人一同信從。」(使徒行傳17:34)
雅典會堂給我們一個重要的提醒,今天我們怎樣影響身處的社會呢?我們有沒有像雅典會堂一樣對外面的事情不聞不問,甚至被世界的價值觀影響而在信仰上作出妥協?保羅為上帝子民的一份著急,而我們為教會及信仰能不能帶著同樣的一份著急呢?
References:
http://www.stoa.org/projects/demos/article_areopagus?page=all&greekEncoding=
http://oca.org/saints/lives/2014/10/03/102843-hieromartyr-dionysius-the-areopagite-the-bishop-of-athen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ponymous_archon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