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蘭的妻子撒萊沒有為他生孩子。撒萊有一個婢女,是埃及人,名叫夏甲。撒萊對亞伯蘭說:「看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你來和我的婢女同房,也許我可以從她得孩子。」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創世記16:1-2)
夏甲的故事,對於那些生活在一夫多妻文化裏的人來說,絲毫不以為怪。我們在非洲的朋友向我們解釋,類似這樣的故事,今天在他們生活的環境裏仍然發生。
上帝應許了亞伯蘭,要使他成為一個大國,但是仍然未成就。上帝已經要求亞伯蘭離開他的國家,在當時的文化相等於放棄他的一切產業,離開親人和他父家,這事記載在創世記12章: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使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使你的名為大;你要使別人得福。」(創12:1-2)
生養孩子的事比甚麼都重要。那時亞伯蘭已經離開了父家十年,撒萊依然沒有懷孕。撒萊迫切地想解決這情況,於是她作了當時的社會視為平常的決定,把她的婢女給了丈夫,為要藉她來懷孕產子。亞伯蘭並不覺得這個提議有何不妥,於是就照撒萊的話行。
我們可以大篇幅地去討論人對上帝失去耐心,改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事情時所帶來的後果,在第16章我們可以看到故事怎樣發展下去。我們的朋友說,在多妻的家庭裏,常常發生偏私,打鬥,虐待,甚至弄到家庭關係緊張,孩子常常變成磨心。我們看到夏甲懷孕後,這些事就開始發生了(16:4)。可悲的是,夏甲最終被遺棄在曠野等待死亡。你可以想像她當時的感受嗎?她是一個異鄉人,一直對亞伯蘭和撒萊忠心,甚至對她未出生的兒子也是這樣忠心;她被棄絶,像是一件無用的垃圾。
但是上帝在她生命處於幽谷時,沒有對她所遭受的視而不見,上帝差派衪的天使到她那裏。不單給她帶來安慰和釋放,上帝甚至給她一個夢寐以求,極大的祝福──她現在也成為一個大國的母親。
耶和華的使者對她說:「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多到不可勝數。耶和華的使者又對她說:「看哪,你已懷孕,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因為耶和華聽見了你的苦楚。」(創16:10-11)
永遠不要失去盼望!我們所事奉的上帝,是多麼的信實,有公義和恩惠,衪是當受稱頌的!
原文上載於隱基底資源中心www.egrc.net,版權屬作者所有,
蒙作者允准把原文翻譯及上載。©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