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聖經研究
-
公義的拯救者,願祢來臨
基督教傳統稱受難節前的星期天為棕枝主日,是紀念耶穌光榮進入耶路撒冷的日子。大約兩千年前的當日,群眾脫下外衣,與棕枝一同鋪在地面上,讓騎著驢駒的耶穌走過進入耶路撒冷。群眾大聲高呼「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 21:9)。 當我們細閱聖經,會發現棕枝主日的圖畫未必如我們想像。符類福音就事件的記載均有不同,馬太及馬可記載群眾在田間砍下樹枝鋪在地上,卻沒有提供植物的品種(太21:8;可11:8),路加筆下不論群眾手上,或地上均沒有植物(路19:35-37),只有約翰記載耶路撒冷的民眾拿著棕枝歡迎耶穌進入聖城(約 12:13)。
-
聖彼得魚
耶路撒冷水族館其中一個展區是關於以色列的四海:基尼烈海(Yam Kinneret;基督徒稱為加利利湖)、地中海、蘆葦海(Yam Suph;紅海)及死海。(對,死海,裏面是沒有魚的,展覽是介紹死海旁邊小溪內的魚類)。基尼烈缸內的魚數量冠絕全館,或許因為魚類都是本土的,也可能最容易繁殖。作為聖經讀者,我們最感興趣的問題無疑是缸內究竟哪一條才是聖彼得魚?
-
雅丁墳前
墳場,在於華人文化大概視為不吉之地;然而猶太文化截然不同,墳場是讓在世者繼續保存對前人記憶的地方,與電影《玩轉極樂園》(Coco)的情節十分相似。近日從友人得知,服役中的以色列士兵會獲派到軍人墳場,守護一些墳墓,而該士兵的責任是認識墓冢中死者的生平故事,並隨時與經過的人分享這些故事的點滴,保存對為國家犧牲者的記憶。
-
住荒場的貓頭鷹
聖經動物的研究與聖經植物面對同樣的困難,聖經成書時期所使用的希伯來文動物名稱,往往難以與現代的動物名稱對應,有些名詞籠統地使用在一整科目的動物,也有些動物有多達七個不同的名字,古代人甚至上世紀的聖經翻譯者對於野生動物世界的認識,也可能不及現代人,因此聖經翻譯者窮盡精力也未能對一些聖經中動物的名詞達成共識,貓頭鷹就是一個好例子。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