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有人這樣說,當福音書用「彌賽亞」(希臘文Messias,約翰1:41; 4:25)來描述耶穌時是有別於用「基督」(希臘文Christos)來描述耶穌,「彌賽亞」與「基督」是有分別的。可能用「彌賽亞」時是想強調耶穌是猶太人的救主,而「基督」就是強調耶穌是外邦人的救主。當我們明白「基督/Christos」這字的由來時,大家就會明白到這說法實在是難以接受。
中文「基督」這詞是音譯 “Christos”這希臘字詞,而Christos在福音書中出現時,都是福音書作者嘗試以希臘文帶出,希伯來聖經中Mashiyach/彌賽亞/受膏者的概念。
若是單獨從希臘文化來看「基督」的話,這字的意思就是一個「抺油」的動作。Christos的字根是Chrioo,就是「抺油」的意思。在希臘世界中“Christos”所帶出的圖畫就只是「抺油」,如在乾裂的皮革上抺油,或是沐浴後「抺油」在身體上等等,再沒有其他意思。在Classical或Koine希臘文 “Christos”不是指一個人,不是指「受膏者」,只是指「抺油」。
但當我們透過七十士譯本查考“Christos”這字時,我們就會發現這字背後就是希伯來世界中Mashiyach/彌賽亞/受膏者的意思。君王或大祭司會被抺上油,代表着他們是被神分別出來,承擔獨特的高職和重任。那些膏油是「耶和華的膏油」(利未記10:7)。上主所特別使用的人的確會被這膏油塗在頭上(詩篇133:2),自此以後那人就被稱為「上主的受膏者」。
Christos/基督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當我們用純希臘文化來理解時,其意思在文本的上文下理中是亳無意義的。這就迫使讀者必須在希伯來文化那邊尋找這字的意義。還有,其他信仰上的關鍵字詞如: 永生、公義、信心、審判、愛、恩典、教會…在希臘世界中的意思,可以是跟希伯來的意思有着差天共地的分別,但我們卻把這些希臘概念空降在希伯來文化的文本中,後果可以是不堪設想!
此系列的分享是參考Daniel Gruber的 “The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Faith”,經多次聯絡作者不遂,未能取得版權翻譯,只好以此思考性的短文撮要來跟大家分享此書寶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