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 Newsletter﹝第 4期﹞ 2015年1月

親愛的弟兄姊妹:

新年快樂!主內平安!

這一期《通訊》是我們幾位董事/同工的集體創作。在過去的一年,我們一起經歷了上主在夏達華的工作和恩典,實在不得不作些回顧和展望,好讓人紀念上主的慈愛和信實,又讓我們的團隊在主內更團結和勇敢。

你或許會在分享的文章內發現自己也是其中一分子,又或者你會對內容心有同感。盼望這些交流能讓我們在主內同心:以叫人認識我們獨一而永恆的上主為心志,為榮耀上主的聖名而甘心樂意獻上自己。

謹祝 各位在新的一年靈命更新,家人蒙福!

夏達華研道中心上
2015年1月16日

觸摸得到的永恆

  最近聽到不少坊間的聲音說基督教十分「離地」,對社會的影響力很有限,又說很多教會的講道虛浮,所傳的永生並不能解決現今社會的問題。似乎,在社會人士的心目中,基督教的聲譽已經下滑了。究其原因,基督教一直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講「信」的宗教:「信」耶穌、「信」一套教義和神學觀,以這種「信」建立我們的信仰根基,或許這就是導致別人覺得我們「離地」的原因。

  我的意思不是說神學和教義不重要,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最初我們的「信」並非如此,「永生」也並不是摸不著的。亞伯拉罕自得到上主的呼召後,困難就接踵而來,先是餓荒、然後是妻子被搶,跟著與羅得的關係變得緊張……但是綜觀而論,這些困難正正就是信心之父活出信心的環境;同樣地,以色列民四十年在曠野所遇到的困難也正是信心蘊釀的環境。可見起初的「信」是一種在困難裏的堅毅,是非常「落地」的信仰,而永生實際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不理會外在的阻力,堅決地以上帝為中心,是一個為祂而活的生命,是非常「落地」的!

  夏達華研道中心今年會開辦「亞伯拉罕的信」的研經系列,也有以色列和土耳其學習團,與及希望能在年底建成的聖經文物博物館,盼望藉這些事工讓弟兄姊妹進入聖經的世界,看看聖經裏的人物是怎樣活出一個「落地」的信仰生活!求主使用我們所作的工。

導師黃德光(Peter)

~~~~~~~~~~~~~~~~~~~~~~~~~~~~~~~~~~~~~~~~~~~~~~~~~~~~~~~~~~~~~~~~~~~~~~~

從2009年開始參加妥拉查經小組,到現在已經有六年的日子了。

  每次參加查經小組都受當中扎實的信息啟發,離開時也會在路上不斷細味當中的教訓,其他參加者的表現也叫我振奮,畢竟不是每個信徒都是這樣對學習上主的話語感興趣的。

  查經時段每次約一個多小時,然而負責的導師卻是花了無數個小時去準備和鑽研的,這些心力並不是每個信徒群體都願意付出的;而且《摩西五經》對不少信徒而言都是既艱深又沉悶,導師要在一個多小時內跟參加者查考經文,這不單是在考驗導師們的研經工夫,也在挑戰參加者的專注力。

  當我看到參加者在導師的引導下都很用心的進入經文的信息,而且都是滿足的離開,我就為仍然有不少弟兄姊妹渴慕上主的話語而感恩,也感到有盼望,因為上主仍然在人的內心工作,叫人受衪自己吸引。

  這個查經小組對我的屬靈成長影嚮很深,它推動我在事奉上主的路上一直向前,例如:付出金錢去參加以色列學習團、修讀研經課程、學習聖經原文、閱讀有關基督教信仰跟猶太文化的關係的書籍等;這個過程對我來說一點都不容易,因為我少時無心向學,英語能力也不好,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願意、甚至是喜愛閱讀的,但是我相信這都是上主的憐憫和推動,懷著一份想認識上主更多、更深的志向,我克服了多年來對閱讀英文書的恐懼,好讓自己能涉獵更多的屬靈書籍。

  經過六年時間,我因著上主的改造已經稍微有些進步,然而我知道自己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倍努力,我也相信將會有更多的人,因著一份願意而蒙上主憐憫,生命得著改變。

  願上主繼續以衪的話語去更新我們,阿們!

導師何捷倫(Henry)

~~~~~~~~~~~~~~~~~~~~~~~~~~~~~~~~~~~~~~~~~~~~~~~~~~~~~~~~~~~~~~~~~~~~~~~

  執筆時是2014年的大除夕,在完成了手頭上許多待辦的工作後,是時候去整理一下自己在夏達華經歷過的主恩了。

  從2005年開始參加妥拉查經小組,到2008年夏達華成立時成為義務同工,至2011年成為全職同工,這都不是出於我的預期,卻是來得那麼理所當然。

  妥拉查經小組為我奠下了服事的根基,讓我知道人要活出一個討主喜悅的生命,就必須要按著聖經所啟示的真理而行,而讓弟兄姊妹明白聖經的真理就是一切的關鍵,我樂意在這事上被主使用,蒙主帶領進入夏達華是我的服事也是我的學習。

  機構成立時只有四位義務同工,人力和資源都很有限;幾年下來,服事的範圍和規模卻越來越大,期間所需要的物資或經費,上主都會在適時供應,所以我們幾位同工都堅信只要走在上主心意的道路上,上主自己會看顧祂的事工,這在去年11月董事局成立又再次確認了我們所堅信的。

  只是我想不到隨著董事局的成立,我們的人事架構會比以前大了一倍,更想不到的是渴望多年的聖經文物博物館終於可以成立了,到現在我仍然覺得這件事不可思議,看著機構這幾年的發展,看著上主賜福和給這個機構的託付,我是既感恩又戰兢。

  我感恩上主招聚了一群回應祂的愛的兒女,在夏達華這個平台上一起服事祂,卻戰兢自己的生命是不是配得在這個平台服事。在新的一年,我祈禱上主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純潔的心,不論夏達華的事工發展得有多大,上主看重的仍然是我們跟祂的一份關係,讓我們都以敬畏和愛去服事這位我們的君王,愛我們的主。

行政及編輯主管呂少香(Ada)

~~~~~~~~~~~~~~~~~~~~~~~~~~~~~~~~~~~~~~~~~~~~~~~~~~~~~~~~~~~~~~~~~~~~~~~

  作為夏達華的董事,我在這一年見證了上帝的大能,也學會怎樣倚靠上帝去為祂工作。

  新任董事局的首要任務就是重整夏達華的人事架構,我們首先調整了教學和行政人員的薪酬,聘請了Herbert和Henry為導師,又將增聘一名行政人員以分擔Ada日益繁重的工作,可見未來機構將要應付加重了的財政負擔,雖然我們可以削減開支和增加收入,但是我們相信更重要的是要仰賴上帝為我們的需要而開路。

  Peter過去多年一直在收集不同的聖經文物,以自己的居所充當一所小型聖經博物館展覽那些文物,使得很多基督徒受惠。他其中一個願景就是在香港成立一所聖經文物博物館,藉文物去教導聖經;這對董事局來説,簡直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我們又怎料到上帝行事迅速,這個我們原以為需要多年才能成就的夢想竟然很快就會實現!

  今年初,我們在粉嶺找到一個非常適合用來作博物館的地方,位置在一條基督徒村內,是一個基督教家庭的祖屋,業主從來沒有出售祖屋的念頭;但是當他知悉夏達華計劃成立聖經文物博物館之後,上帝改變了他的心意,讓他同意出售這個物業。接著的難題是這個計劃牽涉龐大的費用,我們估計購買物業連同首期的裝修費需要港幣二千萬元。以夏達華本身的財政狀況和僅有的支援作估算,我認為要在短期內籌集這筆經費幾乎是個沒有可能的任務,但是我仍然深信上帝是我們適時的供應。因此,我們祈求上帝藉著這個為博物館而開展的籌款項目去表明祂的旨意,我們定下两個月為期限,向一些跟夏達華有聯繫的基督徒籌款,方式是承諾捐款和免息貸款。直至十一月中(期限前的两星期),我們已經籌得捐款和貸款共一千一百五十多萬元。

  在十一月期間,我們在愛羔教會舉辦了一連五天的聖經文物展覽會,共展出了五十件聖經文物(其中十三件由耶路撒冷的方濟會聖經博物館借出),我是其中一位義務導賞員,Peter為導賞員提供的導賞訓練,讓我們知道這五十件文物跟聖經和歷史的關係並當中的屬靈意義,我獲益良多。天父大大祝福了展覽會,各個義務同工在展覽期間都合作無間,一同感受主內一家的真義。雖然很多參觀者都是初次從歷史、考古、地理的角度去明白聖經,但是他們對展覽會的正面反應和熱心使我們深深讚歎。我很難想像愛羔教會這個小小的地方能在五天內接待超過二千名參觀者(單是最後那天星期六就有超過八百參觀人次)。如果展覽的場地更大,参觀的人數肯定會更多,因為這樣我們就不需限制人流,也不致讓遲來的人望門興歎。

  在展覽會的最後一天,當我完成了第三場導賞時,我收到了大喜的消息,足叫我疲憊的身心為之一振。一位主內姊妹跟Peter 和Ada會面後,承諾在十一月底籌款結束時,以捐款及貸款的方式承擔籌款目標不足之數。毫無疑問,上帝清楚地顯明了祂對博物館的旨意。有了這位姊妹的承諾,我們終於有足夠的經費展開首期工作,預計在明年初,我們會開始籌備購買物業和裝修等多項工作。

  我從今年夏達華的事奉裏學到寶貴的一課:只要我們跟隨上帝的指引和祂給予我們的「夢想」,我們必會體現到祂的供應和奇妙的工作。

  最後,我很想跟你分享這首由Frances Ridley Havergal 在1874年12月31日(年終)所作的讚美詩歌〈又是一年起首〉(Another year is dawning)。這首歌的歌詞,在今年的歲首到年終,都在我的辦公室倍伴著我。

又是一年起首,主,這是我意念:無論工作或等候,都是隨祢的一年。
又是一年依憑,又是一年讚美;又是一年的證明,祢同在的寶貴。

又是一年蒙憐憫,可靠信實恩典;又是一年的歡欣,在祢發光面前。
又是一年的依傍,在祢慈爱胸懷;又是一年的信望,充滿喜樂安息。

又是一年經驗,為著親近寶座;又是一年的訓練,為著祢的工作。
又是一年開啟,主,這是我意念:無論在天或在地,又是為祢的一年。

阿們,阿們!

  願上帝祝福你們!

董事何惠珠(J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