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者如果對自己要寫的題目沒有熱誠,那麼這樣的作品筆者認為不讀也罷。而作者的那份熱誠,會在他的行文用詞和語氣上毫不掩飾地流露出來。但是這份「熱誠的流露」卻也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惟我獨尊」,或帶有不同程度的「排他」意味。
《耶穌的福音》一書的作者特爾頓,以極大的熱誠來探討歷史中的耶穌在地上所傳的到底是甚麼福音。作者無意以一本一百多頁的書來推翻基督教集過去近兩千年所積累的基督論和救恩論。相反,作者嘗試帶現代讀者走進一個未有福音書、未有保羅書信、未有使徒信經、未有尼西亞信經或迦克墩信經(Chalcedonian Creed)、甚至未有基督教、未有基督徒之前的一個世界,也就是耶穌在地上傳道時那三年多的世界。在悠長的基督教歷史裏,這本書只是把焦點放在狹小的那三年時間上。而作者滿有熱誠地來描述在這段時間裏到底耶穌在傳一個甚麼樣的福音。其實書名已經表達得很清楚,是「耶穌的福音」不是「給外邦人的福音」。
如果要以幾句話來歸納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筆者嘗試以這句話來歸納:「我們今天固然要傳揚耶穌,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傳揚耶穌所傳的信息」。這正是今天基督徒傳福音的一大缺陷。擁抱耶穌,愛耶穌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略的是耶穌所吩咐我們的一切。天的王國並不是一個死後要去的地方,而是一個由每位順服於耶穌的信徒所組成的群體,這個群體以耶穌為王、為元首。這本書就是想讀者們正視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忽略了這扇窄小的三年多的歷史窗口,造成了今天傳福音時的一大缺陷,這本小書就是嘗試彌補這個缺陷。
作者探討耶穌的信息時會引用古代拉比的教導或其他古代猶太文獻。可能有一些讀者會不習慣,或會質疑是否有需要這樣做。持這種看法的人大概是忘記了在耶穌時期的人,也都是把耶穌和他的教導與其他拉比作比較(參馬太福音7:28-29),甚至乎耶穌自己也這樣做(參馬太福音5:43)。一些很基本的真理是我們不可以忘記的,如果忘記了,我們就會對耶穌和他的教導在解釋上產生偏差,這些基本的真理就是:
耶穌不單止是上帝的兒子、是我們的救主,他在地上的時候也是一位猶太拉比,也可以說他是一位古代的猶太拉比。故此,把耶穌的教導與其他拉比的教導作比較會更清晰地看見耶穌教導的重點。
新約聖經雖然是以希臘文保存至今,但它本身並不是古希臘文獻。相反,新約聖經的作者(除了路加外),以至聖經裏的人物,所描述的故事,所用的表達方式……都是屬於猶太的。所以,我們必須視它為古代猶太文獻來研究。也就是說新約聖經既是上帝的話語,同時也是古代猶太文獻,把它跟其他古代猶太文獻來作對比,在研究上是不可避免的事。
尋找我們信仰的根源是否重要?尋找信仰的根源是否就等於輕視我們基督教過去兩千年的發展?筆者其實不用回答這些問題,因為使徒保羅已經說得很清楚:
所獻的新麵若是聖潔,全團也就聖潔了;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羅 11:16-18)
再者,其實不論基督教在過去兩千年的發展有多完備和豐富,聖經始終是我們整個宗教發展的根源,這樣誰會說根源不重要?而《耶穌的福音》一書正是希望我們對耶穌和他的教導有更清晰的理解,帶讀者回到基督教信仰根源的第一現場,讓我們的信仰有根有基,可以在耶穌所建立的信息根基上更穩固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