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義的拯救者,願祢來臨

基督教傳統稱受難節前的星期天為棕枝主日,是紀念耶穌光榮進入耶路撒冷的日子。大約兩千年前的當日,群眾脫下外衣,與棕枝一同鋪在地面上,讓騎著驢駒的耶穌走過進入耶路撒冷。群眾大聲高呼「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 21:9)。

當我們細閱聖經,會發現棕枝主日的圖畫未必如我們想像。符類福音就事件的記載均有不同,馬太及馬可記載群眾在田間砍下樹枝鋪在地上,卻沒有提供植物的品種(太21:8;可11:8),路加筆下不論群眾手上,或地上均沒有植物(路19:35-37),只有約翰記載耶路撒冷的民眾拿著棕枝歡迎耶穌進入聖城(約 12:13)。

《猶太故事中的讀經智慧》(8) ~ 原來,成為可拉一點都不難?

 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和流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並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甚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

民數記16:1-3

民數記中載有不少民族內部衝突事件,當中除了12探子事件外,17章的可拉叛變也是令人極為深刻的,因為聖經作者透過以上三節經文就帶出這個叛變是在毫無徵兆之下發動的,由於經文沒清楚交代原因,於是引發讀經者不禁要問:「這場叛變突然出現,又以可拉為首,是甚麼要令他行如此一步呢?」然而這問題早已在猶太文獻【民數記米大示】(Bimidbar Rabbah)中受到關注,當讀過這過故事,讀經者就會發現原來踏上可拉的叛變之路根本一點都不難!

故事釋義

“「是甚麼令可拉要製造一場爭拗?」可拉如此做是基於他父親兄弟的兒子受委任在會幕服侍在尊貴的職位上,比他的家族還要高。如經上所說:

烏薛的兒子以利撒反作哥轄宗族家室的首領。

民數記 3:30

可拉憤然說:「我父親有四兄弟,如經上所說:

哥轄的兒子是暗蘭、以斯哈、希伯倫、烏薛。哥轄一生的歲數是一百三十三歲。

出埃及記 6:18

暗蘭作為長子,他兒子亞倫和摩西已經得到尊貴的位份。然而根據輩份,誰應該接着得到同樣的尊榮?不就是我父以斯哈的家室嗎?我作為以斯哈之子也配得受這位份!但是,摩西居然把原屬於我的,授予我父的弟弟烏薛的家!我父親最小的兄弟可以比我優越嗎?看着吧!我必會就着摩西一切的決定與他爭論…….」”

民數記米大示18:2

透過可拉的內心獨白,已經清楚講出可拉發動叛變的原因是源於他認為本屬於自己的權力和尊榮被兄弟奪去,沒有受到抬舉。由權力所付予的尊榮是很吸引的,很多人都想得到,因為這尊榮可以令自己在眾人當中變得優越。然而有一件事可拉絕不知道,因為他只看到權力表面的美好,卻沒有想過從上主而來的職份,背後是由忠誠、使命感、承擔感、具大的壓力、眼淚和痛苦所支撐着,若真正明白這背後的含意,其實不會感到任何優越,因為早在民數記的第11章,我們不是早聽到摩西對牧養百姓的重擔而對上主說以下的話嗎?

摩西對耶和華說:「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

這百姓豈是我懷的胎、豈是我生下來的呢?你竟對我說、把他們抱在懷裡、如養育之父抱喫奶的孩子、直抱到你起誓應許給他們祖宗的地去。我從哪裡得肉給這百姓喫呢?他們都向我哭號說:『你給我們肉喫罷!』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

民數記 11:11-15

從摩西的說話,你聽到他有因為承擔這職份有半點了不起嗎?今天我們也常常聽到教會圈子裡領袖間彼此爭權奪利的事,我們還認為基督徒不容易成為可拉嗎?只要努力在天國裡追求權力帶來的虛榮,任何人都會成為可拉!

猶太故事的讀經思維

今次有關民數記的猶太故事與上一篇講利未記的拿答、亞比戶故事一樣,也是當面對一些沒有清楚交代故事細節的經文時,拉比都嘗試以故事引導他的聽眾懂得用經文的前文後理提供的線索,去為聖經的解釋建立堅實的基礎。

但今次除了多一個例子令我們明白研經要掌握故事脈絡的重要外,也教我們認識聖經是一本怎樣的書。當信徒期望認識信仰是要簡單、清楚、易明、提供答案的時候,聖經本身卻是間接、隱晦、故弄玄虛、欲言又止的,而拉比的解經故事性質與聖經的思路也相似,同樣是要人努力領悟,而不是直接給予答案。因為直接給答案,只會養成不願思考的愚昧人,但聖經本身卻是一位名師,是引導想認識真理的人能自行按文本的邏輯尋求明白,從而建立具獨立思考、按上主的標準判斷世情的尋道者。

當我們明白聖經這個本質時,我們就要反問:自己真是一個有誠意尋求聖經真理的人?還是只是一個拒絕長大的信仰巨嬰?

參考資料:
Midrash Rabbah(10 Vol. Set).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Rabbi DR. Harry Freedman. & Maurice Simon. New York: Soncino Press, 1983.
 

為何乳香和沒藥?

「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

馬太福音2:11

在東方三博士的故事中,我們曾嘗試了解他們帶黃金、乳香和沒藥作為禮物的原因。這對於整個故事的目的有密切的關係,指出耶穌的重要性。

彌賽亞,或受膏者,表示君王或祭司蒙神揀選,與一般人分別出來。君王在加冕禮中,被聖油膏抹,而那聖油是用極貴重的香料混合而成的,其寶貴程度可與鑽石相比,極為神聖,有如君王戴上了一個看不見的冠冕一樣。而一切物品都有獨一的氣味,也視為屬神的表徵。加冕膏抹之後,君王會用其他帶有不同香料的油,在特別的場合,抹在自己身上。我們看到大衛與所羅門也是這樣做:

「你喜愛公義,恨惡罪惡。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樂油膏你,
勝過膏你的同伴。你的衣服,都有沒藥、沉香、肉桂的香氣。
象牙宮中有絲絃樂器的聲音,使你歡喜。」

詩篇45:7-8

「那從曠野上來,形狀如煙柱,以沒藥和乳香,
並商人各樣香粉薰的是誰呢?看哪,是所羅門的轎。
四圍有六十個勇士,都是以色列中的勇士。」

雅歌3:6-7

因此,在古時,君王的莊嚴是非常明顯,不單是因為他穿戴王袍和寶石,而且還有塗在身上極貴重香油所發出的氣味。這些君王在街上巡行時,就是以這種香氣叫所有旁觀者知道王上已駕臨。

因此,那些博士或許是帶着這些貴重的香料來膏抹預言中的君王、大衛之子。那些博士宣揚耶穌就是「受膏者」、彌賽亞、基督、萬王之王!

Ⓒ2003-4 En-Gedi Resource Cent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article is copyrighted and may not be redistribut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consent of the ministry.  
P.O. Box 1707, Holland, MI 49423 .  www.en-gedi.org  
Used by specific license of the En-Gedi Resource Center, August 1, 2003
中文翻譯Ⓒ2022 Diakonia Ministry www.hadavar.org.hk

什麼是好消息?

「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加福音2:10-11

那些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人常說,沒有一天會比1945年5月8日更喜樂,因為那天歐洲宣佈戰爭已結束(得勝)。在我們這年代,較令人難忘的喜樂情景是柏林圍牆的倒下。而近期一點的是薩達姆的雕像倒下,伊拉克人喜樂的呼喚聲,這意味着在過去十年,在酷刑和謀殺下惶恐生活的人有如經歷「重生」一樣。在這些個案中,「好消息」是指戰爭的結束和邪惡政權的倒下,是一場惡夢忽然完結和新一天已經來臨。

有趣的是,在希臘文中,翻譯作「好消息」或是「福音」的字是Euaggelion;在希臘文中,這字正是指戰爭結束(得勝)的好消息,或是一位大能的新君王興起。這字是從希伯來字Besorah中翻譯過來的,是指對整個國家非常重要的政治改變和戰爭勝利的好消息。

當我們明白到耶穌——彌賽亞的主要形象是一位君王,我們就明白到天使在說什麼:他們在向全世界宣告一位新的君王已來臨,是神已膏立(基督/Christ)成為萬有的統治者(主/LORD)。當保羅稱自己為「基督的使者」,在宣講「天國的福音」,他其實也是在說,那受膏立來統治世界的君王已臨到。雖然凱撒似乎是在位掌權(1),但保羅的使命是要作為那真君王的代表,向人民宣告他的得勝,並邀請他們進入他的王國之中。

我們不要忘記,我們事奉一位得勝的君王,他戰勝了罪惡和死亡。讓我們也傳他要在全地作王掌權的好消息。
1See the article “Paul’s Gospel and Caesar’s Empire” by N. T. Wright.

Ⓒ2003-4 En-Gedi Resource Cent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article is copyrighted and may not be redistribut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consent of the ministry.  
P.O. Box 1707, Holland, MI 49423 .  www.en-gedi.org  
Used by specific license of the En-Gedi Resource Center, August 1, 2003
中文翻譯Ⓒ2022 Diakonia Ministry www.hadavar.org.hk

何謂「基督」?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

羅馬書10:9

一些基督徒常用而又非常重要的字眼,若把詞彙放回一個猶太文化的背景時,往往會帶來精采而豐富的理解。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字是「基督」。當我們說到耶穌就是基督時,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基督」這字是來自Christos,是一個希臘文字,意思是「受膏」(Anointed),相等於希伯來文中的Mashiach,或作彌賽亞。但這是什麼意思?「受膏」在字面上是說:因為神揀選了一個人去為祂作特別的工,故此要把聖油傾倒在那人的頭上。王受加冕時不是接下王冠而是受膏。雖然先知和祭司都是受膏的,但稱號如「 受膏者」或是「主所膏的」往往是用作描述一位王。因此,「彌賽亞」或是「基督」是指「受膏者」,主要是描述一位神所揀選的王。雖然我們傾向不從文化背景來看,但福音書很多次也給我們知道耶穌是那位來臨了的大君王。當耶穌受審時,被審問的主題是「你是否猶太人的王?」而他肯定地回答:

「就告他說:『我們見這人誘惑國民,禁止納稅給該撒,並說自己是基督、是王。』
彼拉多問耶穌說:『你是猶太人的王麼?』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

路加福音23:2-3

耶穌的門徒和其他相信耶穌的人稱他為「主」(LORD),是指他們非常尊崇耶穌,也明白到耶穌就是君王彌賽亞。用「主」(LORD)這稱號是要表明自己願意順服那位有更大權的。耶穌似乎也有期望那些稱呼他為「主」(LORD)的人順服他——他向聽眾說:

「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

路加福音6:46

稱耶穌為「主」或是「基督」是在說他是神差來給我們的君王,他是在我們的生命中掌權!

這是一個作為基督徒的最基本意思。我們通常用自己信念定位,但「基督」這稱號遠超過人的信念。「基督」的意思是君王,基督徒就是要以耶穌為主人和君王,順服在他的王權之下!

Ⓒ2003-4 En-Gedi Resource Cent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article is copyrighted and may not be redistributed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consent of the ministry.  
P.O. Box 1707, Holland, MI 49423 .  www.en-gedi.org  
Used by specific license of the En-Gedi Resource Center, August 1, 2003
中文翻譯Ⓒ2022 Diakonia Ministry www.hadavar.org.hk